繼Part A 簡單講解大方向,選擇職業,學習記帳和建立儲蓄目標,Part B就是正式進行理財大計,當中並不只是分享如何「賺錢」。其實理財跟踢足球原理有點相似,進攻跟防守缺一不可,倘若未能管理好自己財富,又如何替財富增值呢?
4)先還清債務,後準備應急錢
債務包括學生貸款,信用卡,有些朋友亦因為周轉問題要向財務公司借貸等,除了學生貸款的息口低,其他的息口相當驚人,俗稱「利搭利」,假使不幸要申請破產,樓桉,信用卡都唔洗旨意申請,所以大家都要好小心!
另外,要預先準備應急錢,例如進修,家庭開支,不幸被裁員或因傷病需停工休養而失去收入,應急錢應足夠應付6個月生活開支。
5) 要「適當地」做保障 ,不要「過份地」做保障
我自己從事保險行業,深明保障的重要性,但持平地說句公道說話,一個人購買多少保障,購買什麼保障,跟他/她本身的健康狀況,年齡,階段,家庭背景有莫大關係,不一定愈多愈好,愈貴愈好。
假如當時人是「家庭支柱」,要養父母,供樓等,他在保障方面的需求正常會比較大,否則一旦發生什麼事故,家庭的經濟會受到沉重打擊。相反當時人沒有父母要照顧,又沒有太大負擔,那麼對保障的需求就相對較少。得悉很多人在保險方面開支很大,雖然保障重要,但其極量把保險的開支控制到收入8-12%就足夠。
6)按部就班做投資,協助財富有效增值
定期存款,外匯差價,股票,基金等都是常見的投資工具,但要小心「投資」跟「投機」的分別,倘若有心做好理財計劃,就要花點時間了解相關資訊,以股票為例,選購股票的價位要合理,企業發展潛力大,同時間,不要對短期波動,價格明顯趺幅而慌張,因為投資是為了取得長線回報,另外,假使有充裕的資金,不少人買的士牌,車位,買樓收租,注資做公司股東等,都是常見的方法。投資最後當然希望有現金流,亦即不需工作也可以持續有收入,但這是長遠的事。
理財其實是每個人生活每天面對的議題,我認為「最實際」的是做好目前工作,增加自己賺錢的能力,建立合理的儲蓄目標,再做一些穩健的投資,這樣比較正路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