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

旅遊保系列-買岩旅遊保!

先前提及到,由於有朋友去韓國留學,經我辦理了一份海外留學保險(Oversea Study Insurance),最近朋友計劃去日本旅行,在Whatsapp問起我申請旅遊保事宜。這是很好的問題,因為跟由香港出發處理並不盡相同。
第一,海外留學保險的受保範圍一般而言只局限當地。第二,香港各大銀行保險公司辦理的旅遊保指明要由香港出發,並最後返抵香港,所以我未能直接協助朋友辦理手續。第三,經香港以外的地方出發去別國,最直接的方法是透過朋友買機票的韓國公司&Agency去買當地的旅遊保。但一般做法沒有大分別。

以下有少少溫馨提示,萬一發生什麼意外,醫療事故或延遲起飛,要立即求助,和保留所有收據&証明文件。因為離開了發生地點,亦即受保範圍,就很難得到賠償!最後,如有朋友買了旅遊保,但未有專人跟進,有什麼疑問都歡迎whatsapp我,幫到一定幫!唔洗同我客氣XD!


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

優化理財六步驟(Part B)


繼Part A 簡單講解大方向,選擇職業,學習記帳和建立儲蓄目標,Part B就是正式進行理財大計,當中並不只是分享如何「賺錢」。其實理財跟踢足球原理有點相似,進攻跟防守缺一不可,倘若未能管理好自己財富,又如何替財富增值呢?
4)先還清債務,後準備應急錢
債務包括學生貸款,信用卡,有些朋友亦因為周轉問題要向財務公司借貸等,除了學生貸款的息口低,其他的息口相當驚人,俗稱「利搭利」,假使不幸要申請破產,樓桉,信用卡都唔洗旨意申請,所以大家都要好小心!
另外,要預先準備應急錢,例如進修,家庭開支,不幸被裁員或因傷病需停工休養而失去收入,應急錢應足夠應付6個月生活開支。
5) 要「適當地」做保障 ,不要「過份地」做保障
我自己從事保險行業,深明保障的重要性,但持平地說句公道說話,一個人購買多少保障,購買什麼保障,跟他/她本身的健康狀況,年齡,階段,家庭背景有莫大關係,不一定愈多愈好,愈貴愈好。
假如當時人是「家庭支柱」,要養父母,供樓等,他在保障方面的需求正常會比較大,否則一旦發生什麼事故,家庭的經濟會受到沉重打擊。相反當時人沒有父母要照顧,又沒有太大負擔,那麼對保障的需求就相對較少。得悉很多人在保險方面開支很大,雖然保障重要,但其極量把保險的開支控制到收入8-12%就足夠。
6)按部就班做投資,協助財富有效增值
定期存款,外匯差價,股票,基金等都是常見的投資工具,但要小心「投資」跟「投機」的分別,倘若有心做好理財計劃,就要花點時間了解相關資訊,以股票為例,選購股票的價位要合理,企業發展潛力大,同時間,不要對短期波動,價格明顯趺幅而慌張,因為投資是為了取得長線回報,另外,假使有充裕的資金,不少人買的士牌,車位,買樓收租,注資做公司股東等,都是常見的方法。投資最後當然希望有現金流,亦即不需工作也可以持續有收入,但這是長遠的事。
理財其實是每個人生活每天面對的議題,我認為「最實際」的是做好目前工作,增加自己賺錢的能力,建立合理的儲蓄目標,再做一些穩健的投資,這樣比較正路。

優化理財六步驟(Part A)


參考一些理財書籍後,我嘗試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,大家可以用個六個程序,具體地優化自己的理財,繼而增加儲蓄,為自己將來有最好準備。
1)選定合適自己的事業方向
還原基本步,合適自己的事業往往得到最大的效益,固定月薪的工作容易做儲蓄,但收入有限制。而做生意&業務洗費較大(但可以控制),而且收入可以極不穩定&負債。雖則如此,少部份人卻可能不斷增加收入,數倍至百倍不等(有機會詳談)。
當然,巳經有頭家或者供緊樓的朋友負擔太大,每個決定都要好小心!所以岩岩畢業既朋友係好值得闖下!始終,收入多少某程度上決定了儲蓄的速度。
2)每月記帳
先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,什麼是必要的洗費;什麼是浪費的消費。當然,非必要時可減少使用信用卡,小數怕長計!
具體實踐:我自己用緊"Ahorro"依個App,因為佢比較簡單,同埋最正係佢俾你set一個每月budget,咁樣你可以睇住盤數!另外,信用卡就盡量超過$500先用,方便計算。
3)存錢「目標」
可以訂下兩大目標,第一個目標是每月硬性儲蓄的金額,從而有系統地建立儲蓄習慣。第二個目標是找出儲蓄目標,例如買樓、車、結婚,皆因這些目標相當重要,可以是對儲蓄的推動力!
具體實踐:把每月收入(帳戶A)的一個固定部份轉入硬性儲蓄帳戶(帳戶C),什麼是帳戶A?帳戶C?詳情請看前文 link:
P.S 最後三個程序留待下回分解!多謝支持!